數據說,8090后的中國男人們更喜歡「回家帶娃」
我們在和女性聊到育兒這個話題時,身邊總會有人抱怨到另一半形同虛設,自己承擔的責任和壓力都已經接近于飽和了。這也間接地讓我們看到了父親在在日常上生活中育兒參與度極低。如果爸爸在育兒過程中沒有存在感,變成了隱形爸爸?!父嘎殹故ж?,爸爸的作用得不到發揮,得不到孩子和媽認可,那么孩子的人格健康、氣質培養都會不健全,甚至給家庭帶來極大的傷害。所以父愛的回歸,對孩子來說是大的幸事。
之前我們代理一個離婚案件時,當事人跟我說,在她的成長中,父親一直是一個模糊的存在。從小就是母親帶她,父親則忙于各種應酬。往往是早上她去上學時,父親還沒起床,晚上她已經睡著,父親還沒回家。父女倆一周能說上5句話就算很多了。她還對我說:“我算體會到什么叫“父愛如山”了,我爸就跟山一樣,就遠遠地呆在那里,不動不說話,只是個存在。”
她說這種情況并不是少數,直到今天依舊存在。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不同于之前的「父職」缺失,在當下這個時代,父親這一角色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和標準。慶幸的是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父親參與其中。
尤其當80、90后陸續步入30+歲后,他們逐漸從新生代的少年,長成了新生代的爸爸。這屆新生代父親,開始用自己的方式積極與孩子進行溝通。
男性在育兒上從“插不上手”到“我很重要”,逐漸滲入養娃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父親開始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職關系。
現代化理論視角下的家庭研究表明,中國家庭正朝向核心化、平等化以及感情中心化等現代家庭的模式發展。
之前的父輩通常遠離日常照料,但對子女嚴格管教,關注教育和行為舉止,并在道德上以身作則。而年輕一代的父親,愈發意識到平等育兒的重要性。以前的“男主外、女主內”、“嚴父慈母”的傳統觀念被逐漸有所改觀。
《2021年已育男性人群洞察報告》顯示,超八成的90后爸爸表示父母雙方應投入同等的時間和精力來養兒育女。
第二,改革開放以后,整個中國社會經歷了巨大的人口轉型,獨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使每個家庭中的孩子減少,我國城市中教育競爭的不斷加劇,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大。家庭投入不僅包括財力和物力層面,還包括了人力和精力層面的投入。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陳先哲發表《把城市家庭從教育競爭中解放出來》中提到,城市父母對“獨苗”保持階層優勢費盡心思,尤其是獨生子女。
第三,高學歷的父親,在陪伴孩子方面有更多的自覺和參與行為。他們更懂得平衡好和對方的育兒精力,親力親為帶娃,做到分擔母親育兒的辛苦。
第四,新生代父親更崇尚科學育兒,對于孕育時期以及孩子在每個階段的育兒相關知識關注度都相對較高,認為養娃的日子苦中帶甜。認為孩子帶來的幸福感無法替代。
同時“AA制育兒”也在當下的新生代父親中極為推崇,“AA制育兒”并非指夫妻在經濟上分攤育兒成本,而是雙方投入同等的時間和精力養育孩子。
因為生活從來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男人更不能缺失孩子的成長,一個成熟的家庭既需要男人的慷慨付出,又需要女人的鼎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幸福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據家理出品的《2020年婚姻家事法律服務白皮書》數據顯示,父親在撫養權問題上的話語權提高。我們在統計離婚訴訟案件中發現,獨生子女由母親單獨撫養的情況占比 87.5%,由父親單獨撫養的占比 9.7%。
盡管數據上母親單獨撫養的比例依舊明顯高于父親,但是對比前兩年家理白皮書的數據我們發現,父親在孩子撫養權問題上的話語權進一步上升。這主要是由社會發展趨勢、經濟收入居住水平、教育修養和親職教育感情投入等因素引起的。
我們去年代理過一起離婚撫養權案件,看到了男性在育兒上花費的精力超出以往,呈現出男性投入親職的樣貌,分享育兒帶來的滋養能量。
當時男方離婚時孩子不滿兩歲,按理來說孩子應該會判給母親撫養,可是女方從孩子出生后就沒照顧過孩子,都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在幫助男方帶娃照看。
男方為了孩子雖然早出晚歸,帶娃看病、打預防針,上戶口一樣也沒落下,甚至為了孩子,工作日在公司工作,到了周末跑滴滴做兼職,只是為多掙一份額外收入。雖然覺得日子很苦,但是每次回到家看到孩子,都覺得一切值得。
當這個爸爸在育兒的時候,孩子的母親卻杳無音信,全程毫無參與。直到男方提出離婚后,她才出現在法庭上,她堅信孩子未滿2周歲,法官也會把撫養權一定會判給她,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
在法庭上雙方對撫養權爭執激烈,終法官審慎考慮,把孩子判給了男方。
作為一家婚姻家事律所,我們很欣慰地看到,如今許多離婚當事人已摒棄了「離婚即冤家」的觀念,更理智地選擇和接受對子女成長有利的一方來撫養孩子。為人父母,總歸是希望孩子一生幸福,當然包括婚姻。
而新生代的父親,即便面臨著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他們依舊想要給孩子更多陪伴,勇敢地爭取撫養權,不僅僅為了姓氏、傳宗接代,也是為了讓孩子能有更好的未來。
誠然,我們也知道總會有些爸爸不夠稱職,但大部分爸爸也并非像眾多女性控訴里描述的那樣,完全不負責任、不可靠、懶惰、逃避……
只是,一直以來,社會言論對爸爸們的諷刺和批評多,而真正給予引導和幫助的,極少。
愿本文通過數據和詳盡的分析,可以給天下的所有的父親警示:為人父母對于爸爸和媽媽而言,都是人生角色的一次重大進化,如果離婚時,也請多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避免更大的傷害。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我們,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